2020年运城市财经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发布人:edit1
  • 时间:2021-02-04
  • 点击:0
  • 来源:

 

 

 

运城市财经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0年)

 

 

 

 

 

 

2021126

 

 

 

 

 

 

 

 

 

 

 

 

 

 

 

 

 

 

 

目录

1.学校情况..................................................................................1

2.学生发展.....................................................................8

3.质量保障措施...............................................................17

4.校企合作.....................................................................40

5.社会贡献.....................................................................44

6.举办者履责..................................................................48

7.特色创新.....................................................................49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65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运城市财经学校由原运城市会计学校和运城市商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始建于1978年,是隶属运城市人民政府领导,运城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办财经类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西省首批管理五星级学校、山西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位于运城市空港南区裴相路,占地26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8763.49万元(其中实训设备总值3680万元,生均1.38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80人,专任教师136人,企业兼职教师15人;开设会计、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美术设计与制作、旅游服务与管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12个专业,在校生2655人。

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现代综合治理,实施校校系二级管理模式改革,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体系,探索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三教”改革,凸显类型教育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取得了较高的办学成果,先后荣获“运城市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运城市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五星级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会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全国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山西省财经类中职学校校级协作会常任组长校。

1.2 学生情况

1.2.1招生规模

2020年,学校共招生981人,其中全日制三年制中职生71人,一年制中职生2人,3+2五年制中职生908人。相对于2019年1113人的招生规模,下降0.12%。一方面学校加强了生源质量控制,停止了注册入学生源,限定“3+2”报考分数,但招生规模仍居于运城市职业学校首位。受运城市域内初中毕业生生源整体减少和疫情影响,专业招生变化最大的为会计类,会计电算化专业明显下降,会计专业增幅较大;信息技术类和商贸类专业稳中有升,较为明显反映了疫情带来的经济形式变革需求。

2019-2020招生情况对比表

   单位:人  

专业名称

类别

2019

2020

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

电子商务

三二分段

80

89

88

88

三年制中职

9

 

会计

三二分段

94

146

244

266

三年制中职

27

22

一年制中职

25

 

会计电算化

三二分段

269

269

70

70

三年制中职

0

 

计算机平面设计

三二分段

206

258

195

213

三年制中职

54

18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三二分段

84

84

84

90

三年制中职

0

6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三二分段

40

40

41

41

计算机应用

三二分段

74

121

87

89

三年制中职

18

 

一年制中职

29

2

美术设计与制作

三二分段

47

47

49

49

市场营销

三二分段

26

37

 

5

三年制中职

11

5

旅游服务与管理

三二分段

20

 

 

 

跨境电子商务

三二分段

 

 

26

46

三年制中职

 

 

20

物流服务与管理

三二分段

 

 

21

21

合计

 

1113

981

1.2.2校生规模

2020年在校生规模2655人,其中三年制中职生2540人,高职生115人,与上一年相比在校生总量增加445人(其中中职生增加454人,高职生基本持平)。

1.2.3毕业生规模

2020年毕业生总数441人,其中会计专业193人,会计电算化专业31人,计算机应用专业85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22人,电子商务专业39人,市场营销专业26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45人。

1.2.4学生结构

2020年在校生学生专业分布:会计专业592人,会计电算化专业375人,市场营销专业40人,电子商务专业254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8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74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167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77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513人,计算机应用专业268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42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20人。

1.2.5巩固率

2020年实有在校生2655人,因各类原因流失31人,巩固率99.03%。相对于上一年度,巩固率提高0.13个百分点,原因是学校加强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综合治理,健全了学生学业成长综合状态数据监控与运用。

1.2.6培训规模

受疫情影响,2020年学校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537人次,相比2019年792人次减少32%。其中,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96人次;面向校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41人次,培训群体呈现出由社会人员向校内毕业生转移的特点。

1.3教师队伍

1.3.1生师比

学校现有在校生2255人,专任教师136人,生师比17:1,比2019年提高了1个点,达到最佳状态。

1.3.2师资队伍情况

2020年,学校专任教师退休10名,总数为136人(专业课教师76人),校内兼课教师12人,校外兼课教师17人。高级职称35人,占比25.7%;中级职称79人,占比58.8%;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教学能手14人。

2020年度与2019年度师资队伍变化对比表

年度

2019

2020

变化

情况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师生比

146

1:15

136

1:17

提高

双师型比

60

41.1%

58

42.6%

提高

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

13

15.1%

17

22.3%

增加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

139

95.2%

135

99.3%

提高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

9

6.2%

5

3.7%

提高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

43

29.4%

35

25.7%

提高

1.4设施设备

2020年,学校新建2个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新增81台计算机,总数达1136台;新增13个多媒体教室,总数增加至63个,实现了教室全覆盖;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73.719万元,新增193.32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3861元,新增1605元。目前,学校共拥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9个,各专业实训室39个,实训工位1404个。

学校图书馆现有各类藏书23万册,与上年度持平。其中电子图书13万册,纸质图书10万册,更新购置电子图书3万册,纸质图书1000册。

2020年度与2019年度实训设施变化对比表

年度

2019

2020

变化情况

计算机台数

1055

1136

增加81

教学化仪器固定资产(万元)

2680.399

2873.719

增加193.32

实训室

37

39

增加2

工位数

1276

1404

增加128

面积(M2)

3920

4320

增加300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1.1思想政治状况

2020年,学校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宽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组织开学第一课、学习强国、军训、升国旗、抗疫精神、抗美援朝、卫生整治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等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开展珍爱生命、趣味运动会、跑操比赛、与经典同行等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形式多样的特色第二课堂活动,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与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强化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在坚持和巩固思想理论课主渠道的基础上,将国防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健康教育等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以使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做人做事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成人与成才同步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校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思想稳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相信社会主义道路,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建设,遵纪守法,积极向上。

2.1.2文化课合格率

2020年,学校围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改革要求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加强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衔接和配合,结合学生学业基础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考核内容、统一评价标准,分专业分层次设计课程内容,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文化课成绩合格率一览表

序   号

科   目

合格率(%)

1

语   文

94.9

2

英   语

87.2

3

数   学

83.5

4

艺术欣赏

100

5

计算机基础

91.3

2.1.3专业技能合格率

2020年,学校在校企合作上再发力,将企业引入校园。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直通车”,企业与学校共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编教学教材、共育师资队伍、共同培养考核,本年度增加了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进一步加大技术技能培养培育力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课程成绩达标率一览表

序号

课程类型

合格率(%)

1

财经类

97.5%

2

商贸类

96.3%

3

信息技术类

94.2%

4

艺术设计类

94.1%

2020年,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平均达100%。在山西省第十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在运城市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山西省第十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赛项

奖项

省赛

沙盘模拟企业经营

一等奖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

一等奖

商品经营

一等奖(2个)

会计电算化

二等奖

税务技能

二等奖

会计手工

二等奖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

二等奖

全媒体综合技术应用

二等奖

网络搭建与应用

三等奖

导游服务技能

三等奖

电子商务

三等奖

市赛

会计手工技能

一等奖、二等奖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

一等奖

电子商务

三等奖

 

微信图片_20210126233333 微信图片_20210126233347

微信图片_20210126233355 微信图片_20210126233402

2.1.4体质测评合格率

学校切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时间达标。2020年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63.1%,相对上一年度提高2.3%。提高原因是学校的体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早操及体育课等教学活动考核更加规范严密,体育成绩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2.1.5毕业率

2020年毕业生总数441人,一次办理毕业证416人,毕业率为94.3%,与去年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

2.2在校体验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体验,将其作为诊断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以教务部、校纪检室等为主体,选取1500名在校生对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满意度调研,调研对象覆盖三个中职年级及两个高职年级;同时,抽样调查了85名毕业生,其中升学56人,直接就业29人。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各方面在校体验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公寓卫生、后勤服务及早操、社团等文化生活等重难点问题改善最为明显,不满意人数降低到了个位数;课堂纪律中的玩手机现象、迟到早退现象得到较大改进,但仍是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2.2.1理论学习满意度

学生理论课学习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

结果

很满意

比较满意

比较不满意

学校总的学习满意程度

36.73%

55.93%

7.33%

教师上课情况

55.6%

41.47%

2.93%

教师批改作业情况

55.27%

41.47%

3.27%

教师备课情况

55.6%

41.33%

3.07%

教师的专业水平

59.8%

38.07%

2.13%

教师课堂组织能力

49%

44.33%

6.67%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49.13%

46.87%

4%

班级的课堂纪律

48.6%

41.27%

10.13%

理论课的测验和考试程度

49.33%

46.87%

3.8%

2.2.2专业学习满意度

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

结果

很满意

比较满意

基本满意

本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

54.87

43.34%

1.79%

本专业课程老师学术水平的评价

55.22%

44.09%

0.69%

本专业课程老师敬业精神的评价

54.26%

43.89%

1.85%

本专业课程老师教学方法的评价

37.5%

44.78%

16.21%

对所学课程对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度

33.1%

5.05%

19.92%

对本专业实训室及实训设施的满意度

38.94%

46.02%

13.12%

对实践能力提高程度

32.49%

46.02%

19.78%

对本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匹配度的满意度

31.8%

43.96%

21.22%

对本专业课程的总体评价

34.75%

47.53%

16.14%

2.2.3实习实训满意度

学生实训、实习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

结果

很满意

比较满意

比较不满意

对当前实训课程的满意程度

93.46%

 

6.54%

在实训课程中,老师辅导状况

71.51%

27.19%

1.31%

独立完成实践操作

88.71%

 

11.21%

对开设实训课程的安排是否满意

46.66%

52.31%

1.03%

教师的专业水平

58.77%

38.27%

2.96%

对实训效果是否满意

58.09%

40.54%

1.38%

实训对专业技能的帮助

61.74%

35.99%

2.27%

实习安排是否合理

42.88%

54.23%

2.89%

实训期间的培训是否满意

58.43%

38.82%

2.75%

实习收获是否满意

56.57%

39.57%

3.85%

2.2.4生活满意度

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备注

生活满意度

596

4

99.3%

抽样600人

2.2.5校园安全满意度

校园安全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备注

校园安全满意度

591

9

98.5

抽样600人

2.2.6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备注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84

1

98.8%

抽样85人

2.2.7校园文化满意度

校园文化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备注

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

592

8

98.7%

抽样600人

2.3资助情况

2.3.1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成立了助学金发放领导小组,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公平、公正、公开评选,专人专岗负责,确保国家助学金政策及时高效地全面落实。

2020年,我校2540名学生全额享受了免学费政策,每人2500元,共计6350000元;256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享受资金256000元;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奖金18000元。

2.3.2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

在严格执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学校积极争取统筹资金,努力提高对贫困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生的资助力度。2020年,学校资助贫困学生129人,设置勤工俭学岗位6个,资助金额达34830元,极大减轻了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负担,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刻苦训练,设立技能大赛专项奖学金,2020年共有39人获得校级奖学金17400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2.4就业质量

2020年,我校毕业总人数441人,就业人数432人,直接就业人数为100人,直接就业率93%。转段升学282人,单独招生39人(7人复读),对口升学11人,就业率97.9%。

2.4.1分专业就业情况

从毕业生数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最多,毕业生数224人、占全部毕业生人数的50.7%。其次是信息技术类,毕业生数为152人,占全部毕业生人数的34.4%;商贸类为65人,占全部毕业生人数的14.7%。

从直接就业率看,信息技术类专业直接就业人数最多,为42人,直接就业率42%;其次是会计类,就业人数为40人,直接就业率40%;商贸类直接就业人数为18人,直接就业率18%。

2.4.2对口就业情况

2020年直接就业人数100人,其中,对口就业人数93人,对口就业率93%;与去年相比,除对口就业率提升0.52%,毕业生就业与去年相比,对口就业率,就业率和直接就业率均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 

2.4.3初次就业起薪情况

就业起薪在1000元及以下的学生数为0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0%;就业起薪在1000元~1500元的学生数为22人,占22%;就业起薪在1501元~2000元的学生数为45人,占45 %;就业起薪在2001元~3000元的学生数为19人,占19%;3000元以上的学生数为14人,占14%。享有三险的就业学生为81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81%;享有五险的就业学生为15人,占15%。总体水平与当地中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大致相当,对比前一年数据稍有上升,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才难求。

2.4.4升入高等教育比例

2020年毕业生三二分段毕业生人数为288人,三二分段升学人数282人,升学比例为97.9%;单独招生考试人数为39人,升学人数32人,升学比例为82%;对口升学考试人数为11人,升学人数11人,升学比例为100%。对比前一年数据,升学变化中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因三二分段招生人数减少,转段升学学生人数随之下降;二是参加单独招生考试人数比例上升,对口升学的人数相应减少。调查中我们发现升学比例相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单独招生有利于学生调整专业方向,选择余地更大。

2.5职业发展

2020年,学校对近两年的毕业生和就业企业、升学高职院校进行了职业发展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和专业技能水平不再是学生的根本追求,96.8%以上的学生选择进一步升学深造;同时,综合职业素养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吃苦精神、学习能力、开拓精神、合作意识、纪律意识等成为校企评价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95%以上的企业和学生反映学校所教学的职业技能基本满足了岗位工作需求,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完成岗位任务;对口升学的高职院校则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明显高于普通高考学生,但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日常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这些因素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积极性下降,工作绩效不高。

针对这一点,学校开展了以人文素养提升和文明卫生生活习惯养成为核心的综合治理行动,并将活动纳入学生学业成长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加强自律意识、规则意识、劳动意识、学习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提升。经过一年的整治,目前,学生的风纪、学风及劳动卫生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提升,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乱扔垃圾等现象。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020年,学校根据地方产业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减少了市场营销专业三年制普通中专招生规模,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山西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合作行业企业的作用,修订完善了1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架构了新的课程思政体系,调整了礼仪及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顺序,整合了美术素养与艺术欣赏课程,增加了劳动教育、与经典同行等综合性人文素养培养课程,分专业融入了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云服务操作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等5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紧密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3.2 教育教学改革

3.2.1公共基础课

2020年,学校全面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在开齐开足开好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课程,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着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内容上强化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发了教学案例库、微课等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突出实践育人,提高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上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推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教学,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法治意识、国家安全、历史使命、社会责任、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健康意识、审美观念等教育,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2.2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开设专业12个,覆盖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文化旅游、艺术设计4个专业大类。办学层次分3+2五年制高职、三年制初中起点中专和一年制高中起点中专。会计、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美术设计与制作4个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示范专业;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建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8个,其中省级高水平建设实训基地2个。

3.2.3师资队伍

全面深化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实际,坚持推行“一师一企”双师素养教师培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专任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党员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四大机制,增强教师队伍德技并育意识与能力;改革专任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重大项目建设、班主任工作经历等纳入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讲学术,重实践。

全年共选拔培养了5名校内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骨干教师、13名企业兼职教师,5名心理咨询师。2020年,学校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共引进紧缺、急需专业教师和文化公共课教师8名。

3.2.4课程建设

为切实贯彻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建设全国示范名校的总目标,全面落实完成省级示范校课程建设任务,加大基于岗位工作流程、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 “4+2”国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占领课堂育人主渠道;着力开发精品网络课程,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教学等模式改革。2020年,我校共制定课程标准13个;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8门;网络课程5门。

3.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托省级示范校、高水平重点专业及实训基地、运城市1331工程等项目建设,学校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统筹指导、规范流程、社会公开、严格实施等工作,修订和制订开设的1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现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为3000学时左右,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占30%,实践教学课程占60%,理实一体化课程占10%。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欣赏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商务礼仪等课程成为必修课。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校企协同育人,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工匠教学课堂 案例教学课堂

企业文化课堂 学生共享课堂

3.2.6信息化教学

学校持续筹措资金,优化完善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一是升级原有的教务管理平台功能为专业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共享、网上考试、网上评教、线上线下的信息化教学APP等功能全面推行;二是实现多媒体教学设施全覆盖,建设了多功能数字媒体录播室,普遍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7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新建了2个校企合作工作室,会计系与北京正保集团合作新建了财务共享中心,引入动态真账。信息系新建了计算机检测与数据修复实训室,引入云技术应用和网络安全两个实训平台。

3.2.8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进一步改造升级原有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使用功能,并以建设数字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重点,促进教师加强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近两年,学校共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39个、专业技能达标标准3套、思政课程案例库4套、实训指导书6个、实训任务书4门、实训项目342个;电子试题库7套、教学微课584个、电子课件15门(思政教育类6门,文化素质类3门)。

3.2.9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运城市财经学校教材使用管理办法》,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专业课教材原则上选用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执行校本开发特色教材选用机制和网上公开招投标采购制度,教材选用规范,适合学校办学实际,具有实效性和操作性。

3.3 教师培养培训

2020年,学校重点强化了师资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利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全面开展PPT、微课制作及线上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等能力提升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及信息化素养,参与人数1464人次,人均学时166个,初步实现智慧教学;同时,6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1名教师参加了1+x证书师资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我校2020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实现集体突破,荣获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余晓舫等4名教师的《据德游艺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更是代表山西省信息技术类专业参加国赛,为运城市职业教育赢得了荣耀。

3.4 规范管理情况

2020年,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现代综合治理,完善以办学章程为核心的校内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提升能力。

3.4.1教学管理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评价方案,开发专业技能达标标准,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修订了教师业务百分量化考核制度、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学生评教办法、学生学业成绩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了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系部主任周例会制度,规范了集体备课、政治理论学习、听课、调代课、实训室使用等工作流程及标准,下发了教研活动记录本、听课记录本、理论学习本,并以周为单位定期公布常规教学检查结果,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学规范管理和质量效率的不断提高。

3.4.2学生管理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规范,按时完成学籍管理系统新生信息录入,及时完成其他学生学籍异动。制订《运城市财经学校学生资助实施办法》,规范奖助学金的评定;规范班主任队伍管理,制定《班主任管理制度》,实施《班主任动态管理方案》,完善班主任夜间值班考核机制和月模范评比机制,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细化学生档案管理流程,毕业生档案及时发放并将剩余档案及时归入学校档案室;督促各系及时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每学期末的操行评定及学生综合管理行为养成教育综合评价。

聚焦学生素养培育工程,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细则》,下发《学生行为奖罚单》,实施“着校服、正风纪;诵经典、习书法;跑早操、整卫生;别手机、正学风”等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综合治理行动,建立班级量化考核和学生个人成长综合考评状态数据库,以周为时间单元建设立学生成长数据库,并按日、周、月、季、年的形式及时将检查考核结果在教学区电子屏和学生管理工作群进行公示,通过数据轨迹让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促进学生建立自我提升坐标,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成效明显,彻底扭转了学生奇装异服、脏乱差、迟到玩手机等不良现象,早操、诵读、校服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立德树人工作领跑运城市职业学校。

3.4.3安全管理

在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每周只有双休日白天可以自由外出),强化校领导全天候值周、系部主任24小时带班、班主任夜间值班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校、系、宿管及班级四级学生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明确各自分工与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安全工作体系,实现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同时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建设,常态化执行错峰开学、卫生整治、体温监测及因病请假学生跟踪管理,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确保师生疫情防控安全。

建立安全教育课、法制专题讲座、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传染病防控、校园欺凌及暴力治理师生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校警联动机制,学校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创建了平安和谐校园。

3.4.4财务管理

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加强财务内控和规范运行机制建设,规范完善了《运城市财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运城市财经学校内控制度》、《财务报销管理办法》、《运城市财经学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了《运城市财经学校关于资金使用实行申报及加强内控管理的规定》,细化资金使用预算管理,规范资金申报和使用流程,提高预算执行力;强化采购项目过程管控,严格执行物价部收费規定和收费标准,不乱收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严把财务报销关,及时定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定期公布学校财务收支状况。

同时,认真落实“三重一大”监督事项制度,加强第三方验收审计工作,所有项目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均及时由使用部门、行业企业专家出具验收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审计部门审计并出具了资金使用审计报告、绩效报告,防范财务风险;持续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整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学期初、学期末分别清查一次固定资产,盘点资产清单,为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职业院校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3.4.5后勤管理

确立“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后勤服务宗旨,团结协作,齐抓共管,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及环境卫生消杀整治工作,建立规范的隔离室,定期开展教室、宿舍、办公区等重点区域的卫生消杀工作,监督餐厅、超市、保洁、医疗等部门服务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通风、隔离等制度,并做好详实记录。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工作,实施绿色校园创建行动,改造提升学生公寓卫生间、校园跑道和室外操场,校园面貌全面改观,赢得了社会赞誉。加强超市、餐厅、保洁的招投标及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安全工作条例》和市政府环保建设、疫情防控要求,并根据校纪检室的监督检查要求及时整改,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的生活需求。加强物品采买及保障维修服务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实行小件物资公开采购,大宗物品政府招标采购制; 每个项目都能够严格按照监察室重点事项监督要求,事前主动汇报并填写监督卡,项目开展后全程监督,项目结束后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备案操作透明,确保无一例违规事件发生。加强用水、用电及办公耗材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

3.4.6教科研管理

学校聚焦教育成果培育工作,规范教科研工作。制定《运城市财经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并召开首届教学成果奖励表彰大会,营造讲学术、讲业绩、讲成果的良好氛围。2020年,全校上下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共获得省市各级各类大赛奖项32个,其中省级一等奖9个、二等奖8个;实现了参赛的赛项数量及类型、获奖等次等方面的整体突破,特别是余晓舫等4名教师的《据德游艺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更是代表山西省信息技术类专业参加国赛,为运城市职业教育赢得了荣耀。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与教育教学成果的全面突破为学校建设示范名校提供了核心支撑,受到“运城市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表彰。

1-教学能力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团队 2-教学能力设计大赛二等奖获奖团队

3.4.7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以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重在干部用人导向、干部选任渠道、干部任期目标、干部交流轮岗、干部能上能下、干部考核评价及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通过建制度、明职责、压担子、严要求等方式方法培养守土尽责、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深受群众肯定与支持。

3.4.8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校建立有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网,搭建有行政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校内教学诊改数据系统、教务管理、电子试题库等应用管理平台,强化了信息化管理及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监测;配套有完善的网络安全及控制设备,包括防火墙、路由器、服务器等;三通两平台功能齐全,一线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5 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示,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一是开足开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同时选开了《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安全教育》《音乐欣赏》《劳动教育》等课程;二是开展新思政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带头人积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三课课程标准培训,力求全面掌握落实新思政课程教学要求,推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德育教育实效。三是严格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坚持选用十三五国规规划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规范思政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思想课程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四是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需求”的原则,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富于时代与生活气息的内容开发案例库,通过小组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及过关式的考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3.5.2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系列文件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础,突出财经人才对诚信核心素养的特殊要求,通过“诚信校园”专题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专题活动,构建了德技并修、德体并修多育并举的财经特色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爱国情怀、讲诚信和传承工匠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保证。我们开展“诚信为本,技能为重”校训宣讲、诚信考试,建立了诚信考试机制,开展了诚信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书画比赛、歌手大赛等,使学生对以诚信为核心的校训得以加深理解,树立了诚信意识,实践了诚信行为,在全校形成了讲诚信、行诚信的浓厚氛围,推动了“诚信校园”建设。我们完善了校园文化设施,建成了以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内容为主的校园长廊文化,建成了以法治、爱国、晋商、关公精神等内容为主的楼墙文化,建成了集融媒体视频展示为主的校园文化宣传厨窗,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校园环境育人体系,全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等多主题的潜移默化教育,拓宽了育人方式和途径,确保了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了育人效果。我们开展校园文化专题活动,制定了劳动教育方案,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将校园划分成劳动值周区,明确每天校园环境宿舍教室卫生整理时间,每周开展卫生检查评比,将环境卫生劳动情况与班级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讲卫生爱劳动好习惯,增强了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参与劳动意识。我们将阳光体育进校园与学生体育课运动、跑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等结合起来形成体育锻炼体系,确保每位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增强了身体素质,保证了身体健康。我们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创建、帮建共创进社区、文明交通劝导、公益植树、关心孤寡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学生乐于助人、崇尚服务的志愿精神。通过专题活动推进了德技并修、德体并修多育并举的德育体系建设,提高了育人针对性。

图片13 图片16

DSC_1675_看图王 DSC_4435

3.5.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2020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师生文明风采活动建设,将其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共同列为四大赛事,纳入师生业务成长的重要考核指标,从制度层面进行强化建设。一方面制定常态化活动实施方案和考核奖励办法,广泛宣传动员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营造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把文明风采活动纳入教学业务,学生的文明风采展示成效成为课程思政和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极大激发了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020年全校参与竞赛活动学生1600余名,共交回1100件作品,校级奖项一、二、三等奖共100名。市级奖项20名,省级奖项一等奖四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

微信图片_20210205220357微信图片_20210205220402微信图片_20210205220402

微信图片_20210205220420  微信图片_20210205220406

3.5.4社团活动

继续坚持“参加一项活动,培养一个爱好,学会一项特长”的学生素养培育目标,进一步完善既有社团建设,增建舞蹈社团、播音社团,制定《运城市财经学校社团管理办法》,固定时间、固定教师、固定地点,规范优化社会活动,以社团活动带动第二课堂建设。目前,参加社团活动学生达1200余人,占学生总数45%。

企业经营沙盘实践 印制生产实践

图片9 微信图片_20210205220413

3.5.5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2020年,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创办示范名校的总目标,适应校系二级管理模式运行要求,以“规范”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的改革与完善。一是召开全校团员大会,以系为单位成立3个团总支,23个团支部,健全了组织机构。二是规范三会一课两制。制定出台了团委会工作制度及团委会学生干部考核办法;每月最后一周三下午课后时间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上团课;12月底各支部召开民主评议会;三是从严治团,严把发展团员入口关。2020年严格按组织程序发展新团员100名,核查团员档桉是否规范,并要求不规范的39名团员进行了档案补填工作,完成了毕业生团员的学社衔接转出工作。四是规范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统一校园板报宣传主题,规范班级板报宣传阵地,既体现立德树人主流,又凸显专业特色、班级特色。定期开展“爱护美丽校园,我是排头兵”的志愿者活动,弘扬正能量。所有活动加强检查评比和资料存档工作,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各系学生会在学安部和各系部的悉心指导下,既相互合作又独立开展工作,认真践行“尽职尽责,服务同学”的宗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综合治理行动,努力通过各层面的文体活动和纪律作风督查,促进同学们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意识。2020年,各系学生会着重加强了规范建设,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学生会日常工作机制;二是积极参与并独立开展学生光盘行动、宿舍卫生、仪容仪表纠查、珍爱生命、防疫卫生环保创意比赛、趣味运动会及篮球比赛等主题活动,为构建全校特色学生管理文化及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全校学生明校训,诚做人、精做事,快乐健康成长做出了应有贡献。

DSC_7008 微信图片_20201021232649 DSC_1477 微信图片_20200821221954

3.6 党建情况

3.6.1健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支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2016年11月选举产生第三届党委和纪委,对学校党建工作负总责。下设七个党支部,包括会计系、文化基础教学部、教务部的第一党支部,信息系和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部的第二党支部,商贸系与教科研中心、图书馆、培训部的第三党支部,党办、团委、监察室、工会、妇委会、学生管理与安全部的第四党支部,招生就业、人事部、总务部、财务部的第五党支部,离退休人员第六、第七党支部,支部每三年换届,校党委每年对各支部工作进行两次检查考核,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3.6.2推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致力思想铸魂。严抓理论学习,大力开展四大活动,和思政课教师深入支部和系部作了17场宣讲,全体党员干部撰写了150多份学习体会。组织党委中心组、支部、部门、中层干部集中学习42次。提高了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 “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教职工政治素养。实抓责任制落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明确校级领导、部门负责人、班主任职责。规定了学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媒体的责任人,严筑意识形态“防火墙”。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弘扬了正能量,坚持了主流意识形态。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研判会。在实践中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改进“双联系”工作,培育立德树人新亮点。利用专题讲座、现代媒体、专题教育片、交流研讨等方式方法开展“双联系”活动,并突出德育政治性和实效性。带领党员干部对60个班学生,就爱国主义、文明学校创建、疫情防控等八大主题,进行了1200余次专题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把考核范围扩大到全体在岗的教工,实行量化考核,把分数较高的教师树为“师德标兵”大力宣传,对分数较低的教工预警谈话。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向600名学生问卷调查,对上课迟到早退、批改作业不及时等问题,专题研究限期改正。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改善了育人环境。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升级文化宣传版面,实行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开展卫生大整治,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4次。

3.6.3加强党组织建设情况

2020年,我们强化支部建设,贯彻两个《条例》,实行支部和党员量化考核,把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和业务工作全部纳入量化考核,71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教工参加四项大赛、担任班主任分别有15、28人,占比分别达43%、47%,均超过了占教工总数37%的比例。2名一线教师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5名青年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规范主题党日活动,带动党建工作制度化。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党委先研究方案,再召开支部书记会安排部署,最后由支部组织实施。坚持“6+”要求,在做好“6”的同时,密切联系“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学校重点工作、部门业务。带动各项党建工作更加规范。严抓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政治生态。修改了7项制度,开展了4次以案示教等专题教育。在600名学生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问卷调查,组织部门负责人在“一岗双责”公开述职,修改了“三重一大”执行办法,优化了政治生态,形成了创业干事氛围。完善党建制度,构建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实行党委书记全面抓、党委委员分块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纪检监察室督查抓的工作机制。完善了《党支部和党员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党务干部培训制度》等7项制度,使党党建工作步入了制度化、长效化的轨道。

3.6.4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情况

2020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校领导班子第一时间返岗,校党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倡议,成立了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七个疫情防控团队,实施了7项制度、3个办法、2个预案,精细组织疫情防控,阻止了疫情向学校蔓延,保证了师生安全。建立完善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机制,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组、干部在线、民主生活会、交流研讨等学习形式,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讲话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理论水平,不断坚定“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能力。制定党委年度工作要点,贯彻国家职业教育20条方针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精神,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对学校从严治党、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创建、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服务等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全面推进三全育人。规范了帮扶村支部组织生活,宣传政策、入户帮扶、消费扶贫、建立集体经济一体抓,数次购买帮扶村面粉和蜂蜜等农产品,建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药材加工厂,精准扶贫帮困,两个村140户实现脱贫,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与黄河会计师事务所、运城市电子商务协会、运城市方正快捷印制有限公司、骏达广告设计有限公司、京东运城1号仓等16家企业形成共建关系,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研讨论证,促进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快速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与课程内容,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一是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各专业召开了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机制建设论证会,引入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会计系与北京正保集团合作共建财务共享中心,引入18个行业的动态真账,实践教学由仿真转型为动态真帐实操,为下一步开展产业化实战教学奠定了扎实基础,突破了专业工学结合的瓶颈;信息系与汕头市新运城制版有限公司签订产教融合协议,实施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订单班培养计划,由校企双方联合招生、共同培养。课程教学引入制版行业新的职业标准、职业文化、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等内容,由校企双方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施教,培养的学生不但拥有较强的制版、印刷技术,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提升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商贸系抓住电子商务运营特点,引入山西省探鲜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形成校企共融、产教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将实践教学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二是引入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制定专业课程评价方案。各教学系部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邀请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专家深入学校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方案研讨论证,引入行业企业评价标准及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有关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规定,采用集中组织和自主选择两种顶岗实习方式。各系均制定了顶岗实习方案与任务书,召开了企业宣讲和实习动员大会,学校为所有学生购买了实习责任险,并督促所有学生与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其中,会计系分别与21世纪不动产、左亲右邻、北京12345 、中天嘉华兴业银行、山西福合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运城财税通会计公司、山东服务外包产业有限公司等7个公司签订了项岗实习协议。商贸系分别与山西探鲜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左亲右邻、大通鸿基、永旺集市四个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信息系分别与北京影研等5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新冠疫情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安全,立即撰写了致实习企业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企业及家长严格落实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时刻进行疫情信息监控,形成家校企三方共管机制,有力强化了实习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了顶岗实习工作。毕业实习结束,我们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批阅,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线上答辩,正确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给出实习成绩和答辩成绩。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是运城市商贸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校。2020年,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严格遵循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防疫情、抓项目、重创新、提品质、优效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是践行初心使命,全力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集团组织成员学校及企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集团各项工作。各成员学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发布告合作企业一封信、告全体实习生及家长一封信,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工作中的疫情防控和实践教学工作,一方面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力让学生返岗,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一方面以线上教学、线上生产任务等形式推进学生实习实践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二是聚焦项目为王,着力高质量转型发展。集团引导各成员学校坚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发展主线,以创建优质示范职教名校为目标,聚焦省级示范校、双高建设、“1331”工程及校舍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和三教改革,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集团四所成员学校为第一批省级示范校建设单位,2020年全部收官,集团统一制定了验收标准,相互之间开展了多轮自验收和问题整改,全面总结完善省级示范校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成果落地转化,提升学校建设质量;同时,借助省级高水平和运城市1331工程项目建设,集团内各校全面加强产教融合、名师工程、成果培育等工作,赋能专业建设迈向具有全国示范水准、适应产业需求、紧密融合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全年集团共获得各项教育教学成果商贸奖10余项,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三是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集团全力加强培训体系、文化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及信息化能力提升等工作,优化整合行业企业产业资源和学校培训教育资源,全力提升校企双方的内涵质量建设。再次承担了运城市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行业企业教学标准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引导课程建设全面改革。同时,集团高度重视和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各校各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扶贫、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工作,所帮扶的村户顺利接受了国家、省、市的检查考核。四是聚焦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赋能管理效能提升。集团进一步强化了章程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先后修订发布了理事制度和两个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形成了重过程、重标准、重考评、重贡献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制度体系,推动了集团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渠道,通过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培训、顶岗实习、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促进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敬业乐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超越,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将“劳动光荣”“精益求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我校共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人才441人,为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5.2 社会服务

2020年,学校依托会计人员培训基地,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96名财务人员开展了社保入税和最新税收政策专项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运城市直企事业单位500余名会计人员开展了预算一体化改革及继续再教育培训,同时高质量完成了社会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任务2万余人次,受到省市财政部门高度肯定;积极参与运城市现代农业生鲜产品电商服务,协助合作企业开展当地特色水果电商营销,发货量达500万斤以上,直接受益农户达3000余家。 

5.3 对口支援

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包户员干部下乡326人次,认真宣传政策、掌握民情,精准帮扶;先后完成13万余元消费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13万余元,建设成高标准的药材加工厂,完善了田间道路硬化及机井配套设施,稳固了产业发展基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全面整理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成果资料,顺利接受了国家、省、市的检查考核。

在职教帮扶方面,与闻喜职中、芮城职中、运城市口腔卫生学校、万荣职中开展省级示范校建设校际交流,全面展示省级示范校制度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成果。 协助运城市教育局组织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办学资质核查、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申报等工作,为运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献言献策,引领带动运城市职业教育规范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5.4服务抗疫

根据运城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我校于2020年1月23日成立防疫工作领导组,正式启动疫情防控工作。1月31日所有防疫工作组成员返岗值守,全面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制度、贮备防疫物资、建设隔离室、准备线上教学工作。一是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和综合协调、疫情防控、应急安保、后勤保障、心理指导、网络宣传、线上教学、督导检查八个具体工作组;组建校级、部门、班级、实习生四个层面防疫工作微信群,以疫情信息零报告、师生定点监测、家校共管、校企共管等工作机制严防死守,实现疫情防控无死角、全方位。二是完善疫情防控制度体系。制定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延期开学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师生晨午检、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复课证明查验、传染防控教育、通风消毒、环境卫生检查通报等7项制度和6个重点环节和要害部位管理办法,形成了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全校师生疫情信息数据库,夯实师生信息数据。四是建立“五包”工作机制,推行干部包班防控机制,确保领导干部守一线,疫情防控到个人。五是加强防疫后期保障及技能培训,提高疫情防控力量。六是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律”要求,坚持全封闭校园管理和错峰开学制度,坚持每日填报企业微信,实时监控全校疫情动态。七是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制定线上教室实施方案,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质四方面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全面监测教师线上直播教学,实时进行教学反馈,严把质量关,真正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稳定学生及家长情绪。

微信图片_20201021224838  微信图片_20201021224859  微信图片_20201021224843

DSC_6760 DSC_3983

抗疫工作中,学校涌现出大量优秀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其中2人获得教育系统优胜共产党员称号,10人获得学校抗疫先进表彰。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2020年,学校共落实各类办学经费3513.14万元,其中:生均2500元,免学费518.5万元;人员经费1972.97万元;助学金27.4万元;扶贫资金8万元;大中专价格补贴13.67万元;职教提升项目475万元;“1331”学科建设25万元;学校设施提升497.6万元。

6.2 政策措施

2020年,运城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多次深入各个职业学校开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情况调研,召开校长座谈会听取发展建议,指导学校高质量推进各项教育教学事业。一方面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1331”工程计划;另一方面市委编制办公室和市教育行政部门到校开展教师编制调研,有效落实教师编制政策;支持学校开展绩效考核管理改革,根据“以贡献为导向,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实绩等方面分类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级、晋档挂钩;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差距,极大的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7.特色创新

案例一:

运城市财经学校开展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综合治理行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典型案例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建设的总要求。如何有效贯彻落实这一育人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我校近年来借力创办全国示范名校的总战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20年,学校探索实施“着校服、正风纪;诵经典、习书法;跑早操、整卫生;别手机、正学风”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综合治理行动,学生工作成效明显,彻底扭转了学生奇装异服、脏乱差、迟到玩手机等不良现象,早操、诵读、校服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立德树人工作领跑运城市职业学校。

实施过程及措施

1、开展办学条件提升行动,营造优美的教育教学生活环境,为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综合治理行动提供坚实环境基础。

2020年,学校在全方位改造提升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对学生公寓、教室、生活服务楼及室外运动场所进行了基础设施更新和环境文化建设,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为开展综合治理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2、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动态评价数据库。

重新修订《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细则》;制定《班主任动态管理实施方案》、《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学生思想品格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学生早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下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奖罚单》,学生日常行为点滴全部纳入考核范畴,全校教职工均有奖惩教育权限,从思想品格、纪律、劳动卫生、仪容仪表方面,全方位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进行分值量化。各系部建立学生个人成长分值档案,每日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检查评比,将的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并通过教学区电子屏及每周的主题班会进行反馈,通过各项行为成长数值让学生清晰地观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树立成长信心,逐步提升个人素质。

微信图片_20210123190008 微信图片_202101301029586

3、健全管理队伍,完善联动机制,合力落实出高效。

建立校级学管部门、系级学管部门、班主任队伍、学生会四级学生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校级学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突破公寓管理、卫生养成等重难点任务,定期对系级学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督查,做好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月评比。各系学管部门主要负责具体细化就寝、早操、卫生、学习、风纪等日常考核及周点评;班主任主要负责日检查及落实校系对特殊学生的管理反馈和要求;学生会则配合校系二级开展学生自治工作,实现自我管理。四级学管部门各自明确职责,无缝衔接,使学生管理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全校育人工作实现由点到面、聚面呈体、多体联动的良好局面。

图片1 图片13 微信图片_202101301029589 微信图片_202101301029587

4、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搭建综合治理平台。开展与经典同行诵写活动、组织全校跑操比武、实施文明宿舍教室创建行动、深化光盘行动和爱国卫生整治活动、提升师生文明风采活动,同时严格手机管控,禁止带餐进入教学区,每晚进行风纪检查。所有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紧密结合,系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常态化参与其中,并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所得分值纳入学期末成绩。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植良好的品格。  

二、综合治理成效

通过一年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综合治理行动,全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管理成效明显提升,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反映良好。

一是学生滥用手机现象得到彻底根治,课前全部自觉关机上缴到手机柜,晚上10:30分以宿舍为单位集中管理,再无滥插滥充或彻夜不眠问题发生。

二是全校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全员全天着校服,染发、烫发、化妆、纹身等不良风纪由以前的20%降至5%。

三是学生迟到早退现象基本杜绝,由10%降为0.1%;早操整体风貌得到大幅提升,出早操率由以前的70%提升至100%,全年没有严重违纪或管理事故发生。

四是全校90%的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学会了基本的劳动技能,积极参加劳动值周和志愿者活动,养成了每周换洗床单被罩及衣物的良好卫生习惯,乱扔杂物、带餐进入教学区的现象大幅下降,教室、宿舍、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得到大幅提升,校园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五是文明礼仪成为风尚。向老师的问好、互相礼让、遵守会场纪律、相互友爱成为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

三、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在三全育人改革机制中,我校四级联动的育人机制还不够完善,家庭和企业在育人过程中是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环,我校管理虽然有家庭和企业协作管理,但都没有真正深入到一线管理层面,在下一步规划中,将设计完善的制度,将家校共育、校企共育真正纳入我校的学生管理中,逐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在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都是在各项制度的规定下、学校强有力的检查措施中得以改善的,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自愿自发的想要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应该在思想的源头上,找到学生工作的切入点。    

案例二:

围绕特色产业  磨砺特色课程  培养特色人才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改革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随着类型教育地位的确定,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功能愈加突出,产业属性愈加鲜明。因此,职业学校要实现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适配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瞄准产业的新需求,与产业界一道共同建设新的专业、标准和机制,让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进校园进课堂,在产教融合生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就运城市经济产业发展而言,以运城制版集团为龙头的运城制版行业,规模及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同行首位,是运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在运城制版100余家子公司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技术工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山西运城人。这一奇特的“运城现象”给区域内职业学校开设对应的专业,专门为凹印制版、凹印印刷企业培养人才,稳定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基于产业需求,运城市区域内的职业学校几乎都针对性地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然而“跟风”兴办所谓“热门专业”,导致了专业课程设置“大而全”,滋生了较多的“人才培养泡沫”,反而形成了“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合适人才困难”的“两难”怪圈。

如何调整专业建设,突破怪圈困扰,促进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以特色人才培养支撑特色产业,突出专业的职业特性。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汕头市新运城制版有限公司签订产教融合协议,实施订单班培养,将课程内容改革作为突破口,全面引入制版行业的新技术、新规则、新标准,实现课程教学与产业核心技能培养无缝对接,由此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二、主要目标

实施订单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将制版行业的先进工艺和生产技术引入教学,带动整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通过校企联合施教,带动校内专业教师积极转型,掌握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其实践教学指导能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实施过程

1、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

经过大量的调研,运城大中型制版企业的人才需求以专科以上学历为主,选择业务和生产技术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小型企业成为学校的首选。汕头市新运城制版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印前设计、数码印刷于一体的小型制版企业,拥有先进的数码印刷设备20套,具有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以开放式的经营理念在行业具有良好的口碑。2019年,学校与汕头市新运城制版有限公司签订产教融合协议,实施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订单班培养计划,由校企双方联合招生、共同培养。

2、找准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制版企业的工作流程为“接稿→审稿→制作→自检→交验→调色→印刷”,校企双方认真分析每个工作环节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经双方多次研讨论证,确定以突出技术能力要求的工作环节确定人才培养定位,以“审稿→制作→自检”三个环节工作任务确定印前制作岗位培养目标,以“调色→印刷”两个环节工作任务确定数码印刷岗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胜任印前制作、数码印刷两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整合,确定印前制作岗位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为《特版制作技术》、《包版制作技术》,依靠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数码印刷岗位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为《数码印刷技术》,数码印刷方向 的技能训练要依托企业印刷生产设备进行,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由企业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表1—企业工作流程与职业岗位对应

表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3、组建校企联合课程开发团队

课程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制版行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又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知识和技能培养规律,还要兼顾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单一由企业或学校是难以完成课程开发任务。校内教师熟悉教学规律但缺乏制版工作实践,企业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没有教学经历,组建校企双方联合的课程开发团队成为必由之路。在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时,校内教师选择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熟悉教学规律、有课程内容开发和建设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均来自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课程开发团队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双方知识和能力达到优势互补,才能将制版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转化为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标准。

4、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团队依据《特版制作技术》、《包版制作技术》、《数码印刷技术》3门课程的典型工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对应职业能力筛选制版企业真实工作案例,疏理每个工作案例的知识点、技能点,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任务,并按照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序化教学内容,开发出理论知识够用、技能培养任务化的课程内容。以《特版制作技术》课程开发为例,企业工作案例涉及花布、陶瓷、木纹、墙布、皮革等特种版制作,因承印物不同,印刷工艺差异较大,但每种版的制作技术基本相同,在选择企业工作案例时以企业真实业务量最大的花布制版为主线,区别介绍其它特种版制作工艺,对工作案例进行序化组合排列,构建课程内容。

 

表3—《特版制作技术》职业能力分析与教学内容支撑表

特版制作技术

四、实施条件

1、选择适合学校专业发展的订单企业

运城制版集团做为运城制版行业的龙头企业,人才需求以专科以上为主,学校属于中职教育,双方难以达成合作意项,选择业务、生产技术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中小制版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符合学校专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毕业时喜欢去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汕头市新运城制版有限公司不但业务广泛、生产技术先进,而且具有人才输出的能力,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而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局面。

2、组建校企共培共育的联合教学团队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订单班的教学任务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公共文化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职业指导、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和校外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为达到预期培养目标,校企双方教师必须通力合作,组建校企共培共育的联合教学团队,共同规划课程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形成一支懂知识、会操作、能教学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将知识、能力系统化、组织化,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制版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切实提高订单班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3、完善实习实训教学环境

以制版企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构建的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有配套的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按照相应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达到做学一体。专业现有美术基础技能实训室3个、专业设计实训室5个,仅能满足制版订单培养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为了提升实习实训教学环境,由校方投资建设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室,配备有苹果计算机、打印机、写真机、装订机等生产设备;由汕头市新运城制版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打造校内外一体化的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环境。学生在校内模拟企业生产任务练习,完成专业核心素养和能力学习;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由企业一线优秀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完成真岗实操,提高职业素养和适岗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过渡。

4、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内容的改革带动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等转换,教学场所由过去单一功能的专业教室向模拟岗位操作的综合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室和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转换,以企业真实项目驱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五、实施成效

1、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施订单培养策略,课程教学引入制版行业新的职业标准、职业文化、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等内容,由校企双方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施教,培养的学生不但拥有较强的制版、印刷技术,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既考虑学生的适岗能力,更考虑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及职业长远发展,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贴合制版行业的人才需求,必将提升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2、提升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订单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依托订单班的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规划课程内容、制定教学标准,了解了企业文化、生产流程、管理过程,掌握了制版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制版印刷技术,对职业标准、岗位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在与制版企业近两年的合作中,有8名专业教师参与订单班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工作,极大提升了专业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推动了整个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必备的人力和技术保障。

3、推动了专业产教融合工作机制建设

依托订单培养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以订单班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改革为契机,借助企业在技术储备、研发实力、生产环境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校企双方就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习实训教学项目开发、人员互聘互用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制版人才培养基地;制定了校企共建专业实施方案、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顶岗挂职实践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制版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校企双主体“共建、共管、共赢”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设。

六、体会与思考

1、课程内容构建要融入企业文化

订单班的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是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只有照单培养,才能“产销对路”。因此,在课程内容构建时,要融入制版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等文化内涵,强化学生对制版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的顺利接轨成为可能。

2、课程教学任务要由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承担

校内专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对学生心理需求较为了解,但专业知识更新慢,实际动手能力较为薄弱。而企业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对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及时,但缺乏教学理论,授课能力较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组建专兼结合的联合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关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以及专业技术学习的方面的教学研讨工作,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合力提升专兼教师的“双师”素养,保障订单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还不完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示范校项目的强力推动,学校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与突破,但校企混合式模块化教学组织如何实施、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目标及思路上的错位如何纠正等等,这些关键性的体制机制建设还不成熟,传统思维依然占据主导,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完善。

下一步,学校将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与深化,以校内三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示范点,总结经验,拓宽路径,创新模式,实现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2、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进一步提升

两年来,学校改革绩效考核办法、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奖励办法等机制,加大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强化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但仍存在文化素质及思政课程团队建设滞后、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下一步,学校将完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顶层设计,明确不同类型团队建设方向及具体培养措施、考评办法,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通过两年示范校建设,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有效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究竟应该由哪些要件构成并不十分明确,学生养成教育与学业成长还未有机融合,需要进一步实践完善。

下一步,学校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体,组织行业企业、学生、教学、招生就业等部门共同研讨中国学生发展大纲和思政教育相关文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学生个体成长评价办法,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